当前位置:首页 - > 侨史研究
中国最早的华侨兴建铁路
日期:2013年10月11日
    广东的潮汕铁路和新宁铁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由华侨投资兴建的商办铁路。一九○六年秋,在粤东潮汕平原上筑起的潮汕铁路,创办者是印尼华侨张煜南、张鸿南兄弟;一九二○年竣工的新宁铁路,创始人是旅美华侨陈宜禧。
  张煜南和张鸿南兄弟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印尼的著名华侨实业家和地方侨领。张煜南字榕轩,张鸿南字辉轩,他们是嘉应州(广东梅县)松口人。张煜南少年时在乡塾读过几年书,后在松口墟做穀米小商,后来经营亏损,为谋生计,他和弟弟鸿南到南洋苏门答腊岛谋生。最初在南洋钜贾张弼士门下当职员,有了一些积蓄后,便自立门户,从事垦殖、开采锡矿、种植橡胶和椰子,经营商务等,经过十余年的锐意发展,逐渐成为棉兰地区华侨社会中的殷商。
  一九○三年,张弼士被清政府委任为闽广农工路矿大臣,他奏请的《招商兴办铁轨支路》获得批准,即邀煜南、鸿南兄弟归国洽商兴办铁路事宜。筹备兴建的潮汕铁路南起汕头,北迄潮安,全长三十九公里,后来又加筑了意溪支线,共四十二公里。清政府指派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进行实地勘测,并指导工程施工。张煜南兄弟邀集亲友认股,股额定为三百万元,其中张氏兄弟各认一百万元。
  潮汕铁路从一九○四年动工兴建,至一九○六年十一月十六日正式通车,直接沟通了粤东地区和闽赣两省经济,使这些地方的货物能迅速汇集汕头,然后专销到国内沿海各地和远销东南亚各国。
  至于新宁铁路,其缔造者是旅美台山华侨陈宜禧。陈氏少时家贫,流动售卖针线等小商品为生。一次他在村边卖货时,顽童踢翻了他的货担,他并没有同人打架,而是默默地收拾散落在地上的货物。这情景被归侨陈宜道看见,觉得他性善诚实,与之交往,并于一八六○年带十六岁的陈宜禧去了美国。
  陈宜禧到美国后,先随陈宜道在火车站当清洁工,后当铁路工人。一八六五年参与修筑太平洋铁路,从杂工做至技术工、管工,升任工程师。后加入同乡在西雅图开设的华昌公司,成为合伙人。一八八八年,陈宜禧在西雅图华盛顿街开办广德公司,包工承建北太平洋铁路工程和为西雅图市架设电缆车。陈宜禧在美国从事铁路建设长达四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陈宜禧一九○四年回国,倡议修筑新宁铁路。他以“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建筑家乡铁路作号召,得到家乡民众和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一九○五年,正式成立新宁铁路公司,陈宜禧被推为总理。一九○六年五月,新宁铁路开始动工,尽管期间遇到许多困难,先后共招募股本三百多万元,耗资八百万元,于一九二○年三月全线通车,铁路长一百三十多公里,成为中国第一条用中国人的资金、中国人的技术修筑的民营铁路。
  一九二七年二月,省政府以“工潮迭起”,“路务废弛”为理由,派人强行接管了新宁铁路管理权,撤销了陈宜禧的职务。一九三○年,八十六岁的陈宜禧带著他未竟的铁路之梦离开了人世,身后只剩下乡村的三间房屋,二十亩田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潮汕铁路和新宁铁路先后被日军破坏、拆毁。这两条铁路虽然不再存在,但三位侨商的爱国之心和为家乡所做的业绩,永为后人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