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工作动态
垃圾处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我市生活垃圾治理建设工作交出出彩“成绩单”
日期:2022年11月25日

全市目前有7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成运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从2012年的1200吨/天提升至8525吨/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生活垃圾转运站从2012年的72座增加到目前149座……一张出彩的“成绩单”,精彩呈现十年来汕头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建设的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城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重点聚焦短板,集中力量,使我市一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十年来,市城管部门通过一系列专项治理助力我市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微信图片_20230108113831.jpg

▲我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随着汕头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生活垃圾数量也不断增加。回首2012年,我市仅有1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满足不了与日俱增的垃圾无害化处理需求。对此,市城管部门坚持规划先行,以专项规划为指导,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了一批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着力破解“邻避效应”,攻坚克难,促进我市生活垃圾处理终端设施建设增速提效、顺利落地。

截至今年10月,我市已有7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成运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从2012年的1200吨/天提升至8525吨/天,其中焚烧处理能力6625吨/天,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设施的数量和处理能力位居全省粤东西北前列。

十年间,经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告别了大部分达不到无害化处理标准的历史,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市城管局城垃科负责人介绍,我市不断提升和规范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水平,严格监测污染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排放污染物接入国发平台接受监管,达到或优于欧盟的排放标准。截至目前,已有6座生活垃圾处理终端设施达到国家和省无害化AA级水平以上,生活垃圾实现高质量处理。


建立高效城乡一体化收运体系


10年前,由于传统的观念和部分基层管理部门不重视,村民“各人自扫门前雪”,加之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配套落后,保洁员数量不足,城乡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种状况,我市以形成完善的“区县统筹镇、镇统筹村”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为目标,逐步建立高标准、高效率的城乡一体化收运体系。

“从最开始的以‘一村一点’‘一镇一站’‘一县一场’‘一站一辆’为配套目标,如今全市各区县城乡生活垃圾转运已实现市场化作业。”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有149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其中135座具备压缩功能,垃圾压缩车辆稳步增多,垃圾转运车辆“跑冒滴漏”的现象基本消失;“村收集、镇转运、区(县)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健全,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应收尽收,日产日清,妥善处置。

记者了解到,为建立健全农村保洁长效机制,我市按农村常住人口每500人不少于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卫生保洁人员或实行环卫保洁市场化作业,2019年—2022年市级财政已投入资金约4.15亿元,解决农村保洁员工资经费保障问题,确保我市农村保洁员队伍的稳定和有效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多样化推动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推行垃圾分类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和着力推动的“关键小事”、“民生大事”,也是未来我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方向标。近年来,市城管部门组织“垃圾分类齐参与 共建文明和谐城”市民公约教育实践活动等多次垃圾分类宣传科普活动,耐心为住户讲解生活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以多样化的方式让大众更加深刻了解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正确率。

为让垃圾分类家喻户晓,街道、居委更是积极主动地推动“垃圾分类进社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互动活动,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增强生活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同时,组织引导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耐心细致开展现场示范教学和分类知识竞猜,利用趣味多样的活动形式,以实践促学习,着力提升社区居民群众分类意识及分类知识水平。

垃圾治理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接下来,市城管部门将会以更坚定的信念,更稳健的步伐,全面规范城市垃圾的管理和处置工作,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呼吁市民群众一起行动,逐步从“要我分”变为“我要分”,真正做到生活垃圾“分得开、拿出来、带下楼”,以每一个身边的细小改变,推动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不断提高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实效。




来源 | 汕头融媒集团